經濟部方案三階段 全面納管、特定工廠登記證、申請變更地目

目前先由經濟部提出初版政院版方案,2016年5月20日後的農地違章工廠,採取即報即拆、斷水斷電。2016年5月20日前的農地違章工廠,高污染業者必須遷廠或轉型。低污染業者,若為中大型群聚,採新訂都市計畫及開發產業園區,未來納入城鄉發展區;若為低污染零星工廠,則分為三階段輔導。

第一階段為全面納管,低污染工廠皆須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證,高污染必須遷廠。第二階段,特定工廠登記證每兩年換照一次,必須符合相關規範、繳納回饋金。第三階段,取得特定工廠登記業者可提交計畫書,申請變更地目為「戊種建築用地」,成為合法工廠。但必須繳交土地價差等回饋金,且不得任意更改產業類別、交易買賣。

經濟部中部辦公室科長雲瑞龍解釋,不論臨登或未登,只要是520前的工廠採全面納管,中高污染必須遷至工業區;低污染必須符合環保、消防等規範,申請特定工廠登記證,每年或每兩年繳納一次回饋金,按照面積規模,二至十萬不等。「但可以再討論是否提高金額。」

雲指出,今年將補助地方政府全面清查農地違章工廠,把確切家數、產業類別、位置等,一次盤查出來。「我們強調全面納管,給它個特定工廠登記身份,不讓它四處亂竄,針對這特定對象特定管理。」

十年後是否再度放寬?經濟部:目前無法回答,現在認真面對問題

雲瑞龍表示,政府列管的1.1萬家未登工廠中,98%為低污染工廠,金屬加工、機械業者,佔約三成。而中、高污染約佔2%,「已經在輔導轉型、遷廠,數字會降下來。」不過,對於七千多家臨登工廠,他也坦承,九年來輔導合法效果不彰,僅十件輔導就地合法成功、近五十家遷廠。

「業者付出很多心血改善,要按照法律規定申請新辦事業計畫,經過地方、中央審查,並劃設公共設施、回饋金等,非常嚴苛的條件,土地才能從一般農業區變更為丁種建築用地。欣大園藝走向合法化,連廠房、建設就花了兩、三億。」

經濟部立場朝向:這些農地違章難以變回農地,應將高污染業者遷除,低污染工廠透過環保、消防、水利等標準,讓其變成無污染,符合環保規定後繼續在農地上營運。

違章工廠牽涉台灣經濟命脈,但外界質疑難道政府每幾年就要來一次放寬、合法嗎?雲瑞龍回應,「工廠輔導法確實有不好的問題。」當初開放申請臨時工廠登記、免罰,但七年過後,發現無法解決,就再延三年,到明年即將到期。「免罰期這段時間,無法輔導合法化,不希望一延再延,應該面對、處理問題。」所以經濟部畫出一條紅線,520後不得新增、520前全面納管。

「十年後這條紅線會不會往後移?我無法回答,但現在我們是認真面對問題,不這樣解決,有更好的方式嗎?難道要再破壞1.4萬公頃農地劃成工業區,把工廠全部遷過去嗎?這跟保護農地理念相違背吧!」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台中土地錢母   的頭像
    台中土地錢母

    台中土地錢母 鄭清霖 0915168333

    台中土地錢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